当前位置 主页 > 首页 > 媒体宣传部 > 部门动态 > 正文

践行“两山”理论 呵护碧海蓝天

时间 : 2020-11-17     来源 : 未知     作者 : 王宇飞     点击 : 次     

   海南省既拥有全国唯一的岛屿型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也有着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南的碧海蓝天是我国绿水青山的典型代表。早在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就提出:“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2018年习总书记再次强调“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但随着海南的进一步开放,保护和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认真做好制度设计,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现实路径,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其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禀赋,发展生态经济体系,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海南现阶段发展的迫切需求。

生态产业化是海南发展生态经济的核心
   海南的碧海蓝天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设计的物质基础。其中,海南省以热带雨林和海洋为代表的特色生态资源要素、少数民族文化等构成了生态经济发展独一无二的物质与文化基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以下简称“两山论”),要依托产业的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来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构建生态经济体系。海南最大的优势是生态,生态产业化是当前海南重点发展的方向,主要路径是要把生态保护的成果通过产业实现其价值转化。同时,充分利用政策创新,在自然资源确权基础上,推进产权交易,促进其价值化、交易化和金融化。结合海南资源环境的特点看,今后推进的重点应包括水权交易、森林碳汇交易和海洋碳汇交易。
   海南传统的农林渔旅药是生态产业化的核心, 需重点支持代表热带特色的农业、林业等相关传统产业、海洋渔业相关产品和服务及立足当地生态多样性的药业等,探索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促进区域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引领地方绿色发展。主要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做强热带高效农业
   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热带水果生产基地,优化作物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推动国家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建设,发展休闲农业,开发现代示范田园观光生产,体验瓜菜采摘、农家旅馆特色餐饮、垂钓捕捞等休闲业产品。
   将热带地区农产品重点规划,打造生态产品品牌体系,将热带地区农产品纳入。目前,五指山红茶、白沙绿茶、澄迈富硒地瓜等农产品已经有一定品牌基础,在此基础上应积极发展“互联网+农业”,建设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推进电子商务村综合示范县建设,积极开拓海南生态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市场。探索创设海南特色农产品期货品种(目前已经有橡胶+期货的实践),积极鼓励、支持、引导农民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保值交易,提升海南特色农业资源和高品质农产品能够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的能力,确保高品质农产品保值增值。加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推动其成为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
   高起点发展海洋经济
   积极探索海洋国家公园建设,借机设立海洋生态产业准入标准,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南海资源开发,加快培育海洋生物、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工程装备研发与应用等新兴产业,支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开展碳汇渔业关键技术研究,拓展生态养殖模式,发展新兴生态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等大型碳汇渔业,形成规模化“蓝色农业”。在促进渔业转型升级、保持渔业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实现海洋碳汇能力的提升。发展海洋旅游业,加大海洋旅游的供给侧改革力度,重视中高端海洋经济消费。开发滨海度假、海洋观光、运动休闲等特色旅游业,拓展相关旅游项目,海上运动、海洋探险、珊瑚礁观光等,发展海南特色海洋文化节庆活动。
   做优生态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是海南的支柱产业,应以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目标为引领,创新“森林康养”“茶旅融合”等新模式,实现产业业态的多元化发展及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积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管理体制, 推动更多企业开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推动海南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海南的体现。应规划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谋划海南直达全球主要客源地的国际航线。要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提高免税购物限额。积极引进国际优质资本和智力资源,采用国际先进理念进行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
   发展优势南药产业
   海南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植被资源极其丰富,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药材,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其中,99%的南药产自于海南。应将适合海南的天然药物的驯化种植并依托天然药物资源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应全面开展南药普查工作,并对海南特有的植物药进行针对性筛查。争取国家资金,扶持南药创新企业,并调动多方资源,调动农民参与南药种植的积极性。鼓励进行标准化种植,确立地方品牌,持续发展,形成中药材种植的规模化、产业化种植。打造全产业链医药产业集群,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为大型产业化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料支持;打造集研发、孵化、生产、营销、培训、服务于一体的南药产业技术研发和综合服务平台, 细化各自分工,在加工、销售、服务多方面延伸产业价值链。

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化
   将海南省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和生态产品品牌建设作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实践。生态产品品牌体系的设计非常关键,是品牌发展、营销的基础,包括产品和产业发展指导体系、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含追溯体系)、产品认证体系、品牌推广和监管体系等。品牌体系的增值要素包括生态价值(资源环境的优势)、产业聚集价值、政策设计价值(品牌体系制度化)、平台化价值(信息化管理平台、高效的管理)等方面。
   制定品牌发展规划
   建议编制出台“海南省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和“海南省生态产品品牌战略规划”,并颁布“关于推进海南省生态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扶持传统生态农、林、渔产品等,探索“生态化规划、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电商化营销”的发展模式。委托专业团队对品牌命名、定位、理念、符号系统、渠道构建、传播策略等进行全面策划,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环境优势、黎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等,结合产业基础和农业、旅游业等产业规划,探索“政府所有、生态协会注册、国有公司运营”的模式(比如可以由农垦公司运营,借机盘活农垦资源,需要海南省各部门之间协调安排),创建覆盖全区域、全产业、全品类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形成“海南省母品牌+市县域品牌(含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品牌)+企业品牌”的“母子品牌矩阵”的发展模式。
   具体来说,一是制定《海南生态产品品牌管理办法》,使品牌的使用更加规范;二是制定专门的品牌宣传策略,利用不同类型的媒体和活动,比如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对品牌进行宣传和推介。
   生态产品区域品牌蕴涵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品牌文化的传播自然就成为品牌宣传的重点。要扶持龙头企业,但是要区分生态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的不同职能和运作路线。可以参考“丽水山耕” 经验,探索“母子品牌”的模式:品牌发展的重点之一在于品牌知名度的创建,而企业品牌则重在市场占有,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除去政府在不同场合宣传品牌外,还要借助专业广告公司的力量来制作和传播品牌。在生态产品区域品牌的市场培育和销售行为引导上,采取统一品牌产品的营销方式,引导品牌销售者对销售市场进行合理划分,实施区域管理。
   各方合作共促品牌打造
   明确生态产品区域品牌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政府部门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如企业、行业协会、农户、种植基地和消费者等。政府部门要在创建品牌中起引导和推动作用,形成“政府搭台、协会服务、企业唱戏”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随着更多企业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创建和使用,政府部门逐步将相关工作转移给企业或者行业协会。
   要建立品牌激励机制,按照“有序引导,分级推进”的原则,先选择一批发展基础较好的农业企业和合作社,支持鼓励其注册使用子品牌商标。对于没有品牌的中小农户,鼓励加入合作社,使用合作社品牌。政府部门要积极为企业注册子品牌商标提供服务和支持,协助其办理手续,并减免部分注册费用。
   企业要积极参与生态产品的发展。明确品牌产权所有人属性后,要防止企业和个人滥用农业公共品牌。引导、授权企业支持品牌建设。通过利益划分,使企业积极参与生态品牌的打造和维护,进而提高生态品牌的影响力与盈利能力。
   注重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协助各级政府完成品牌建设,包括商标的申请和注册及相应的培训等工作。充分利用农业服务机构,比如南繁基地,完善标准化种植生产体系和品质监督、检测体系。应整合现有的技术服务部门,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加大标准化生产的科技支持力度。要集中县乡、行业协会各类技术人才,包括一些“土专家” 和种植能手,组建一支能为农民随时提供技术服务的专家服务队,以方便农户随时咨询,解惑答疑。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重视培训工作。成立生态产品品牌发展专项基金,支持产业发展新模式,鼓励创新、创业,并引导品牌管理平台发展。鼓励农业主体参加培训, 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对品牌农产品的生产者进行基本的生产技能培训,提升企业或者农户的品牌意识,引导他们注册自己的品牌商标。
   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政府投资研发“生态产品信息化服务系统”(包括农产品电子商务、质量追溯、农村产权交易、农企服务及部分手工业和服务业)。信息化服务系统要集合大橱窗的商品展示、智能零售系统、便捷的支付功能、多媒体广告系统、移动端互联网、云端电子商务管理后台、整合大数据等功能。同时,开发针对生态旅游和农产品的APP,实现智能体验商店、网络销售、分销系统、营销大数据等功能为一体,提升生态产品线上营销力度。
   借助生态产品品牌体系和信息化管理平台,依托“旅游+互联网+多元参与”模式,发展多元化、标准化、链条化、融合化和创新化的绿色产业。借助多元参与机制的构建,使得海南本地居民参与保护的贡献附加在生态产品价值中,使产品多层次增值,产业业态更加丰富。
   搭建信息平台实现产品溯源、监管追责,实现从田间到餐桌闭环式管理。由农业、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成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或检验检测中心,形成县有检测中心,乡镇有检测站,重点村和销售市场有检测点的检验检测网络。配备基本检测仪器和办公设备,明确专人从事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为品牌发展提供检测技术支撑。打造物流配送体系,破解产品销售的交通瓶颈,提高生产效率,为防止海运过程出现的各种天气风险,从惠农角度出发,为农产品提供相应的保险。
   (作者系管理世界杂志社副研究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