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环保动态 > 国内动态 > 正文

蓝天碧水值多少钱?

南京市高淳区采用GEP核算,蹚

时间 : 2021-08-04     来源 : 中国环境报     作者 : 关欣悦 王鹏桢 张     点击 : 次     

  依山傍水的万亩茶园,清溪环绕的国际慢城,以及波光潋滟的“天空之境”……连绵的绿水青山,是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丰厚的自然“家底”。

  对于高淳人来说,以前开农家乐、民宿是可以想象到的致富来源,但GEP的出现却让他们意识到,原来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溪流也能“卖”上大价钱。在高淳,无价的“绿水青山”正转化成有价的“金山银山”。

  丈量生态的“绿色标尺”

  GEP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旨在建立一套与GDP相对应的、能够衡量生态良好状况的统计与核算体系。

  “GDP无法体现经济发展所消耗的自然资源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GEP核算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GDP核算体系的缺陷。”高淳生态环境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简单来说,GEP就是用科学的方式给生态环境算一笔账,填补GDP不能给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核算的缺陷。

  江河湖海,种类繁多,数据复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究竟应该如何核算?

  去年9月,高淳区发布了全国首个县域GEP核算体系。该核算标准设定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服务、人居文化服务3个一级指标,以及农业产品、土壤保持等18个二级指标。“这套体系设置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通过先进的算法充分挖掘出生态产品价值,可复制性强,示范引领作用明显。”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国家科技评估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俞晓平表示,这也是高淳核算体系备受关注的原因。

  “通过建立GEP核算系统,这里的清新空气、清澈河水,都有了扎实的数据支撑。”主持这次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的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东说。高淳区和南京大学团队历时1年半,终于摸清了高淳区的绿色“家底”——2019年高淳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约为1575.71亿元,为当年全区GDP的3.4倍。

  “这一道道数学题,就是丈量全区生态价值的绿色标尺。”朱晓东说。

  “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只是从GDP的维度去评判一个地方的发展,而百姓的美好生活绝不只是GDP带来的,GEP至关重要。”高淳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道。在GEP这把“绿色标尺”的引导下,高淳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水系连通综合整治、深化生态补偿制度等生态工程建设,持续优化“绿色家底”,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走在全国前列,高淳率先推出GEP考核体系

  阳江镇,因水阳江穿境而过得名,全镇共有108条河道,水域面积占全镇面积的三成。

  过去三年,“砸”在水里的钱是阳江镇最大的投入,累计超过4亿元。但在GEP考核中,阳江镇的排名却居全区首位——GEP达319.4亿元,是GDP的9.4倍。

  “大家对好生态只有感性认识,要衡量哪些生态要素能成为发展要素,不可盲目跟风。”朱晓东介绍,所以要先核算出对生态的保护和改善,对生态释放的经济效益的价值。

  今年4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比较科学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初步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府考核评估机制初步形成。

  同月,高淳区出台《2021年度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考核意见(试行)》,对全区部门、园区、街镇共29个单位实施GEP考核,这是全省乃至全国首个县域级绿色GDP考核办法。“生态价值的衡量是GEP发展推进的基础,能够为管理和开发生态、实施GEP考核提供有力支撑,避免破坏性发展,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素质双赢。”朱晓东说道。

  建立一套数,绘就一张图。GEP这把“绿色标尺”几乎与高淳区的试点探索同时起步,经过两年打磨,刻度愈加精细,县域核算体系也“升格”成为市级地方标准。7月10日,由高淳区牵头制定的南京市地方标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正式发布,这是江苏省首个GEP核算地方标准。

  目前高淳区已成功获批全省首个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标准化试点,并完成了《高淳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试验区三年行动纲要(2021-2023)》编制,将通过实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等八大类工程,全面建立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保值增值生态本底,释放生态红利。

  好生态带来“鼓口袋”,这里一公斤大米值30元

  “GEP核算只是基础,我们下一步该思考的是核算出来的生态产品价值如何实现。”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说道。

  近日,高淳区发布一则数据——2020年GEP达1656.07亿元,较2019年增长5.1%;GDP达513.13亿元,较2019年增长5%。

  “这意味着高淳2020年实现了GDP和GEP双提升。”成长春介绍,探索GDP、GEP共荣共生,高淳已经迈开了步子。

  “守着好生态过上好日子,作为高淳人还是挺幸运的。”在高淳土生土长的魏清对家乡有着格外的依赖。从高中毕业后就离开家乡,多年在城市打拼的魏清越来越想念家乡的好山好水,便萌发出为发展自己的家乡尽一份力的念头。后来,回到老家东坝镇的魏清承包了200多亩地,可传统的种植模式和销售方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过时”。“一公斤稻谷才3块钱,农业不应该这么不值钱。”

  为改变这一现状,魏清多次跑到国外学习农业科技技术,“不仅城市要发展,农业也应该与时俱进。”敢想敢干的魏清也是南京第一个用上无人机的农户。9年过去,他共承包土地4000亩,投入1400多万元种地,牵头成立禾田越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创设了“禾田之美”农产品品牌。

  务农近10年的魏清深知自然只能呵护,不能压榨,每年他把部分承包的土地用来休耕,每次新米上市前,合作社聘请第三方对耕地的土、水、大气进行检测。“有了这些检测数据,大米卖好价才有保证。”无限可能的生态也给了魏清不一样的惊喜。最好的大米1公斤卖到33.6元,合作社12名社员,去年每人平均收入达到17万元。

  更给了魏清信心的是,合作社还吸引了两名30多岁壮劳力加入,这也是今年合作社首次有了40岁以下的社员。“他们和我一样,心中有着让家乡更美更好的梦想。”魏清说道。

  近年来,高淳被誉为“国际慢城”,处于丘陵山区的东坝街道也抓紧这一契机,找准生态优势,集中力量投入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多年的美丽乡村建设让曾经的破烂村子大变样,农村、农业今非昔比。”街道办事处主任唐庭辉介绍,今年就有知名企业看中东坝的山水环境和万亩茶园,正在规划一个7亿元的综合休闲项目。

  用好数字指挥棒,更好地保护生态,让生态产品具有更高的价值。以高淳为案例,南京市也正着手制定配套实施方案。朱晓东表示:“要积极探索具有南京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把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碳达峰碳中和结合起来,统筹推进生态产品产值化利用、价值化补偿、市场化交易,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南京贡献。”